北医人力资源处

:::
浏览人次: 364830

宗旨及目标

 
   
    奠基于本校深耕教育、医疗及生技产业,并致力培育生医专业人才,将原有教师升等制度「学术研究型」,扩增「教学实务型」与「产学应用型」,期能引导教师职涯发展与升等,在研究、教学、产业化及人才培育上更绵密的合作,鼓励教师适才适性发展其专业职能,并以此三大主轴推动教师多元升等制度试办计画

103学年度(制度形成期)


1.结合本校特色优势领域,建立教师多元升等制度。
2.利用多元升等制度,鼓励教师升等方式能符合学校的定位需求。
3.教师可依其自我之能力与发展定位,引导教师多元专业能力。
4.结合教师升等与评鑑制度,建立完整职涯发展路径。
5.配合课程分流思维,落实教师专业分工。

本校教师多元升等制度推动第一年(103学年度)为制度形成期,获试办计画后随即由校长、副校长召集,教务长、研发长、事业长、人资长及相关主管同仁组成专案小组,研拟修法方向,并与学术单位主管、校外专家举办多次座谈会,讨论草拟之升等标准。制定升等标准草案后,于校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取得初步共识,再以全校教师为对象,办理公听会,借由双向沟通方式修正本校新制升等相关办法及计分要点,并经校务会议及校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已完成第一年(103学年度)制度形成期之目标,完备相关法制作业,教师多元升等制度业于104学年度起正式实施(图一)


1882_0368bd3c.jpg

图一103~104学年推动教师多元升等之历程

    为期能结合教师聘任、教师评鑑、教师升等及课程分流等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分工,提升教学品质,本校致力于引导教师适才适性发展其专业职能与学生人才培育结合,教学效能提升,建立教学品质评估机制,落实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确保良好学生学习成效,提升竞争力,积极迈向「具高品质的国际一流医学大学」目标而努力。


104学年度(推动期)


1.结合学校校务发展,引导教师专业多元分工。


2.建立可信、公平且客观的多元升等标准,营造均等看待多元升等教师之氛围。

3.办理多元途径升等成功之经验分享,推广教师多元升等制度。


4.提供辅导机制及相关配套措施,以循序渐进、人数依次扩增之原则推行制度。

5.连结教师升等与评鑑制度,建立完整职涯发展路径。

第二年(104学年度)为本校教师多元升等制度推动期,除积极建置外审专家学者人才数据库外,亦广邀他校以教学实务升等、产学应用升等成功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并进行相关辅导机制及配套措施,协助老师多元发展。目前已建置教学实务型外审专家数据库(具教学实务或教育研究专长之专家学者)90名、产学应用型外审专家数据库(具产学实务经验之教师或实务界具教师资格之专家学者)97名。

    本校自104学年度起法规修订完成后,陆续召开校内及三家附属医院之教学实务升等及产学应用升等说明会,针对升等法规、计分原则及校内所提供之资源部分做详细说明,并于会后组织教学实务教师成长社群聚集对教学实务升等有兴趣之教师,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召开会议报告升等准备进度。制作教学实务升等FAQ手册,方便教师清楚了解常见问题,亦于104学年度设置台北医学大学教学实务研发专案计画补助办法,提供教师教学研究计画之相关经费补助,鼓励教师从事教学实务研究,期能透过实施后之成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并产生教学实务研究之成果。


105
学年度(成长期)

借由教师多元升等制度的建立,对于过去着力于教学或产学研发而升等不适用学术研究型的教师,本校将积极辅导,使其成功转型为教学实务型或产学应用型教师。透过建构教师多元升等友善环境,鼓励教师专业分工(图二),结合学院发展特色,同时检视并调整教学课程内容,强化教师专长与多元课程及学生学习成效之整合。105学年度计画目标如下:


1.强化教学实务升等及产学应用升等辅导功能,落实推动配套措施,提高多元升等成功率。
2.办理校内外教师多元制度及实务分享,建立成功的标竿学习模式,共享多元升等成果。

3.追踪潜在教师于多元升等制度的发展与贡献,带动校内推动多元升等的教研能量。

4.连结教师评鑑与多元升等审查项目,累积教师平日教学及产学成果顺利完成升等,并达成教学品质保证。

5.多元升等成效链结校务专业管理,分析多元升等与学生学习成效关联性,进而适度调整多元升等策略及审查指标。


 图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图